第两千四十七章 朱雀国的创业秘籍(1/2)
第两千四十七章:朱雀国的创业秘籍
就在邹应龙头脑爆炸的时候,突然有人敲门。
高翰文看着墙上挂钟,明明正在上课。还是去开了门。
门外,正是一队锦衣卫。
有两封京城的急信。全都是火漆红戳。
领头的又给高翰文耳语了几句。
高翰文转过头对邹应龙说到:“很遗憾,你的预感很准确。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来找你的。今天正好撞见,只能让你自求多福了”
高翰文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卖了邹应龙,毕竟说到底也没什么交情,收留这么一个多月已经是仁至义尽。
只可惜了其想做一个明白鬼的想法可能难以实现了。
直到看到这一队锦衣卫,邹应龙那一直以来紧张的神情终于放松下来,仿佛是心安理得一样。只可惜不能全然弄明白新学讲的什么了。
按照锦衣卫的口谕提示,要当面拆封观看,次日就得回信。
高翰文自然知道不是什么好事。好事绝不会如此为难人。
果然,打开一看,就是朝廷缺钱。
差别在于隆庆帝的信笺主打一个帮高拱哭穷,如今内阁很缺钱,希望浙江这边能体谅体谅。新政的成败竟然都干系在浙江一省之地了。
高拱那封信则具体得多了。首先是麓川战事扩大化,原本是打完就走,现在还得继续打东吁国、朱雀国。这缺钱。
其次,初秋黄河河南多地决堤洪涝,虽然救灾本地解决了,但修黄河已经是更加刻不容缓了。
再次,西北的羊毛纺织作坊完全停滞。不知道为什么在江南运行得好好的织机,到了河套就总出问题,导致羊毛纺织的成本价是浙江货运过来销售的两倍之多。但高拱前期已经号召了晋商等众多商会协同经营。如今,自然缺钱来收场。
最后开发西域与辽东同样缺钱,特别是修轨道马车的钱。只有修上这东西,这两块地才真正站得住。
高翰文看完了双方的信后又习惯性地翻过来看背面。
高拱的啥也没有。隆庆帝背面则是朱雀国三个字。
字虽小,却能独占一面。在文风日繁的大明,反而突显了重要性。
高翰文自然拎得清该怎么回答。答案都是现成的。
之前赵真善跑路前来请求支招。高翰文是非常鼓励其到海外创业的。只是没想到这家伙跟徐家合流了。
当时高翰文用了一天时间写了一小本创业秘籍给了赵真善,条件是成功后一定要把册子私下传回大明。
这不,随着朱雀国朝廷稳固,已经有一些《创业秘籍》流传回了广州濠镜澳。
而高翰文手里恰好这两天就收到了泰西坊那边送来的版本。
《创业秘籍》大致内容不变,但赵真善增加了很大自己的具体见解与示例。很明显,这算是对高翰文的一种保护了。
这么多朱雀国天竺国事,怎么也不能够是高翰文写的。
这书内容很简单,分上下两卷。上卷讲外部创业-以小博大。下卷讲内部创业-白手起家。
内容就是字面意思。上卷讲的就是如何在海外以小股势力征服更强大的土着大国。
其实就是三板斧。
第一板斧,选择一个外强中干的对手。首先,这个对手规模要足够强,这样才有足够的征服收益,外加前期对方朝廷的盲目轻敌。
其次这个对手内部要足够市民化分工,不能是坞堡割据状态。只有市民化高度分工,对手内部才极度脆弱。市民是不能独立承担风险的。一旦受到冲击,整个边境的生产运转链条就中断了。内逃的又能冲击内地的社会运行。这样的社会,断其一指,整个朝廷就难以有效运作。成功的概率自然高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